營養師的建議:按個人需要勝於盲目跟從 ❣
素食養生金字塔 ~ 如何均衡營養,讓我們吃出健康
第一层:水果類、蔬菜類
水果類:菠萝、葡萄、草莓、藍莓、黑莓、 香蕉、苹果、梨、橙子、柚子、西瓜、木瓜、 酪梨
蔬菜類:花椰菜、红薯、蘑菇、南瓜、甘蓝、芦笋、黄瓜、胡萝卜、芹菜、甜椒
綠叶蔬菜類:菠菜、西兰花、羽衣甘蓝、莴苣 、白菜、菜心
第二层:全穀粗糧
谷物:野生糙米、红米,紫糯米 、藜麥、大麥
第三层: 各種豆類
毛豆、 紅豆,綠豆,豌豆,扁豆,大豆,黑豆,鷹嘴豆
第四层:堅果、 種子類
南瓜籽 , 葵花籽 、 杏仁 、 腰果、奇亞籽、 亞麻籽、葵花子、胡桃、核桃
第五层:香菜、種子油、 香料類
芝麻油、椰子油、橄欖油、大麻籽油 、 杏仁油、 牛油果油
香料 : 生薑 、薑黃 、香菜 、 荷蘭芹 、 胡荽葉 、 蓬蒿 、牛至、 大蒜、 薄荷、 迷迭香、 百里香
調味料 : 薑黃素 、 黑胡椒、卡宴胡椒、 肉桂、大蒜、香菜、薑黃、生薑、小荳蔻、丁香
要保護身體健康,養成規律運動,良好生活習慣,維持整體健康,乃是不二法門
隨着不同組織或專家的研究,對於金字塔組成和比例確有不少質疑的聲音,包括精製穀物過多、應攝取健康油脂、質疑牛奶存在的健康成分等。因此食物金字塔更新了好幾個版本,在2007 年加拿大更新的版本,已將比例最重的穀物換成蔬果,在2019 年更把牛奶換成水,連美國也在2011 年改革,強調蔬果的重要性。
以下蔬菜,水果,谷物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
蔬菜建議選擇綠葉蔬菜,如菠菜、番薯葉、生菜,十字花科的椰菜花,蔥屬植物如蔥、蒜,以及黃橙紅色蔬菜如大番茄、紅蘿蔔等。蔬菜中的膳食纖維、鎂、鉀、類黃酮、類胡蘿蔔素等,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。
瑞士甜菜 植物中發現的鐵與維生素C 搭配使用時可以更好地被吸收,幸運的是,瑞士甜菜本身就含有鐵。鐵是形成紅血球所需的必需礦物質,紅血球將氧氣輸送到全身以獲取能量生產。這種蔬菜對於改善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幫助。
黃瓜 有利於補水和排毒。黃瓜有益健康,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,能夠調節血壓,有助於消化,降低血糖,有助於減肥,改善皮膚,降低癌症的風險。
羽衣甘藍 經常被宣傳為營養強的菜,理由很充分:它富含維生素 A、C 和 K。
菠菜 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,富含大量維生素 C、鐵、葉酸、鉀和硝酸,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並降低心臟病的風險。
抱子甘藍 的抗癌抗氧化劑含量特別高,其中包括蘿蔔硫素。這些小捲心菜提供健康劑量的維生素 C,有助於改善免疫系統功能並減少發炎。
紅頭菜 是葉酸、錳、鉀與增強免疫力的維生素 C 的重要來源,但最值得注意的是,紅頭菜含有高濃度的飲食硝酸鹽。這些有助於擴張血管並增強血液流動。
西蘭花 含有維生素 C 和 K、鉀、葉酸和鈣。芥子油苷,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。
蘆筍 熱量低、纖維含量高,富含維生素 A 和 C、鐵和鉀。但最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K的含量。
花椰菜 屬十字花科,都被譽為健康食品。其熱量極低,含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物質,如蘿蔔硫素、吲哚和異硫氰酸酯,以及有助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大蒜素。另外,含豐富蛋白質、鉀、錳、葉酸、維他命C、K、B群和奧米加3脂肪酸,含天然抗氧化劑類胡蘿蔔素,有助對抗炎症發生,並幫助身體排毒。
地瓜 富含維生素 A、C、B6、錳與鉀,是香蕉的兩倍!根莖類蔬菜也是β-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。
甜椒 是維生素 C、K、A 和 E 以及鉀和葉酸的重要來源。
豌豆 是植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。
微型蔬菜 通常比成熟的同類蔬菜提供更多的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植物化學物質。
海藻 有許多不同類型,但大多數都是碘的極好來源,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所需的。
大蒜 一直被用作藥物,這是因為它含有許多有益的化合物,包括多酚、類黃酮和大蒜素。
因為水果與蔬菜相似, 大多都存有豐富的鉀離子,而人體腎臟在處理及排出鉀離子時,會把納離子同時排出體外,這可降低血壓,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醫生還補充, 水果其實還有助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。盲目鼓吹果糖有害可說是非常不合理的說法。選擇每天吃用蔬菜和水果 , 是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幫助身體減肥。
有研究指,進食水果與不進食水果的人相比,每天吃水果收縮壓可降低4mmHg,也能降低40%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。建議可選擇富含花青素醣分也較低的莓果類,像士多啤梨、蔓越莓、藍莓、黑莓。
藍莓含花青素抗氧化劑,可刺激免疫系統並保護細胞免受慢性發炎的影響,並減少細胞受損的機會,藍莓中的纖維還可以幫助保護腸道內壁免受大腸癌的侵害。於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,每天吃1杯藍莓可以將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5%。
用健康好油:烹調用油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,如橄欖油、麻油等。飲食烹調以涼拌、半油水炒的少油烹調法,避免高油的炸、煎方式。
還有建議可食用80%以上黑朱古力,大約每天可進食約30至50克,因為黑朱古力中含有兒茶素,具有多方面心臟保護作用,包括降低血壓、動脈粥樣硬化、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,因此,適量進食是有益健康。
豆類 增飽足感護腸道健康
藜麥:藜麥含有豐富的富蛋白質和鋅、錳、鉀、鎂、類黃酮、植源性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等多種營養素,鋅可以促進生殖系統健康以及加快傷口癒合;錳宥助調節血糖,促進分解脂肪以及膽固醇;鉀可以維持體內的水分的平衡,穩定血壓以及促進心臟功能的健康;鎂可以保護血管免吸收有害物質,而類黃酮則可以幫助血液循環。除此之外藜麥含有高纖維碳水化合物,可以緩慢消化過程並降低飢餓感,是修身減重人士的摯愛。最後,藜麥含有大量的類黃酮,包括槲皮素和山奈酚,可幫助人體對抗病毒、毒素及致癌物質。
豆類蛋白質含量極高,不輸肉類的蛋白質含量,50克新鮮豆類就有7克的蛋白質,大約等如30克肉的蛋白質含量。豆類如今被哈佛醫學院譽為完美的食物,低脂豆類能當成紅肉替代品,而且豆類是葉酸、鉀、鎂、鐵、蛋白質、纖維的極好來源。最後,豆類具有豐富的益生元,能夠幫助腸胃當中的有益菌生長,維護腸道健康,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,以及促進腸胃蠕動,對體重管理有一定的幫助。
如毛豆、黑豆,每日攝取100克,能降低冠心病風險10%;豆類可提供膳食纖維、蛋白質和生物活性化合物,如:植物固醇,研究發現攝取量與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。
每天1份(1湯匙)的堅果種子類。堅果類食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、纖維、維他命E、鉀、鎂和植化素,研究發現適當攝取堅果類,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和總膽固醇水平。
茶含有兒茶素等類黃酮成分,對於心血管具保護作用。
康奈尔大學和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的成果
1. 以水果和蔬菜為食物的基礎,佔飲食的40%。盡量購買有機的蔬菜果,對於那些能夠生食的蔬菜,最好生食以避免營養的破壞。同時飲食盡量清淡,避免調味料攝取過量。
2. 全穀物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,佔飲食的30%。要注意減少精白米麵的比例,而推薦糙米、红米、紫糯米 、藜麦和山藥、紅薯、土豆等粗糧當主食。注意避免摄入油炸的碳水化合物。
3. 富含大量蛋白質的食物,如豌豆、蠶豆等,應適量食用,不要超過飲食重點的20%。
4. 強調脂肪的食物,如種子油、油性成分、各種調味香料、鹽等,均需嚴格攝取,避免過量吃用。最多佔飲食的10%。
5. 不摄入世界衛生組織已公佈的十大垃圾食品,特別是不吃加工食品,嚴格避免各種添加劑。還有遠離味精、雞精、蘑菇精和X精白糖等化學物質。
6. 每天飲用 8-10 杯水,大概在 1500-2000 毫升之間。
世界衛生組織已公佈的十大垃圾食品
油炸類食品、醃製類食品、加工類食品、餅乾類食品、汽水可樂食品、泡麵類食品、罐頭類食品、蜜乾果類食品、冰凍甜點類食品、燒烤類食品。
對人體無益的食物
紅肉/牛羊豬:牛羊豬肉、內臟類都屬於紅肉,所含的飽和脂肪較高,易引起動脈血管壁的內皮組織受到損傷,長期下來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,導致高血壓。
少吃加工肉類為妙,如香腸、火腿、肉鬆、熱狗等,每天食用超過70克,其患癌風險就會增15%,中風和心臟衰竭風險增加25%。而紅肉及內臟類食物,每日食用超過150克,就會增加10%至20%冠心病、中風及心臟衰竭的風險。
牛奶對健康有益或是對人體有害一直存在爭議,早前亦有研究指出每日飲2.8杯以上全脂牛奶,會增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風險。亦有研究指精製穀物易肥且對身體無益。
遠離疾病少吃這些食物
加工肉包含煙燻、醃製等肉品海鮮,如香腸、煙肉等,通常含有較多鹽分、飽和脂肪酸及雜環胺等燒烤後的有害物質,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含糖飲料與甜食
運動飲料等含糖飲料與許多甜食中皆添加有蔗糖、玉米糖漿等添加糖,容易造成身體肥胖,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風險。
高鈉食物: 食物適當調味可使美味加分,但過多的鹽分卻容易使血壓升高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,建議以蒜頭、洋蔥及辣椒等天然辛香料代替醬油等調味料為佳。
反式脂肪常存在於具酥皮的糕點、薯片、油炸食品中,建議少吃這類食品,也減少過多的脂肪攝取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成為素食者的 5 个健康理由
素食者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較小
避免非素食產品中的碳水化合物,食用富含纖維的植物產品來降低膽固醇,對心臟有益,可將心臟病的發病率降低25%。
素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較小
有研究發現,素食者患乳腺癌、結腸癌與前列腺癌的風險會顯著降低。
降低血壓
素食可以在两周內降低一個人的血壓。蔬菜和水果富含钾,有助於降低血壓。
降低糖尿病的風險
低脂肪、高纖維和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使胰島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。如果您患有糖尿病,素食者通常可以減少胰島素的風險。
減少腎損傷和膽損傷的機會
素食通常含有較低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,可以減少腎臟病和膽結石病的機會。
圖片中的食物並不代表是最健康的食物, 或者是表示我的意見, 例如我不吃雞蛋, 也不吃奶酪, 也不吃麵粉, 也不吃黄豆, 也不喝牛奶。
向您呈獻解碼生命的源力的資源, 您可在此閱讀有關營養食品和健康生活的信息
免責聲明 : 我們的調查資料所提供的信息僅用於教育目的。您不應依賴本網站上的任何資訊來代替專業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如果您對自己的健康有任何疑慮或問題,請務必諮詢醫生或其他的專業醫療保健人員。
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. I am worried that I lack creative ideas. It is your article that makes me full of hope. Thank you. But, I have a question, can you help me?